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绿色节能战略布局初定

(文号: 发稿时间:2010-07-23 阅读次数:)

      随着低碳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电力行业不断研发节能环保的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风电、潮汐能发电等产业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余热发电得到了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走出一条环保节能的绿色发电之路。同时,电源建设将向资源地转移,能源输送将由输煤为主变为输电和输煤并举。
  利用新能源  变余热为电能
  在钢铁、石油化工、建材、水泥、制糖等行业中,生产厂家具有大量低品位余热,包括低品位烟气、蒸汽和热水等,这些热量品位低、数量大、分布较散,基本不能为生产再利用。但近段时间,我国科学家就余热回收发电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相继开发出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相配套的汽轮机研发、设计、应用技术,可使发电机增加25%的发电量。该技术能够将企业中大量的低品位废热集中发电,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的利用率,为各种类型企业节能环保开辟了一条新路。
  余热发电技术包括新型干法水泥窑不带补燃锅炉的余热发电技术。新型干法水泥转窑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热烟气。一座日产4000吨熟料的转窑每小时排放300摄氏度以上的热烟气,这些热量可以发电5000千瓦~6000千瓦。水泥窑余热发电装置利用水泥窑排烟余热,发电时不影响水泥熟料的生产,也不需要额外的补充燃料,是安全可靠的余热发电技术。
  热水发电技术。利用热水发电,取决于热水的温度,大约每吨热水可发电1.5千瓦时~4千瓦时。发电后降温的热水又可以回到生产流程中吸热,循环使用。这个热水发电技术对热水的水质要求不高,水中的硬度和杂质不影响发电装置的运行,安全可靠,运行操作简单方便。
  浮法玻璃线余热发电技术。目前这些余热蒸汽主要用于冬季采暖,其他时间除极少量蒸汽用来加热重油外,大量蒸汽被白白浪费。为此,我国科研机构在多年研发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浮法玻璃生产线用的余热发电技术,每千瓦的投资仅需人民币4000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转炉余热发电技术。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普遍采用转炉炼钢。转炉炼钢时产生大量余热蒸汽,但由于转炉是间歇生产,因而这股蒸汽是间断不连续的,压力波动很大,难以利用。针对这种情况,广州瑞溥开发出转炉余热蒸汽发电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看好。
  电源建设将向资源地转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在2010年亚太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表示,过去我国电源建设倾向于在缺电的地方建,以就地解决电力需求,但资源与消费格局的逆向分布决定了电力发展将打破就地平衡格局。“十二五”电源建设将向资源地转移,能源输送将由输煤为主变为输电和输煤并举。
  据薛静介绍,到2020年,我国电力发展目标是实现年人均用电5000千瓦时。从装机结构来看,到2020年发电装机规模约为16.5亿千瓦。其中水电3.2亿千瓦、火电9.2亿千瓦、核电0.7亿千瓦、风电2亿千瓦、光伏与其他新能源发电1亿千瓦,火电比例下降到65%左右。要实现目标规模,年均须投产6000万千瓦,年均增长6%~7%。
  未来我国水电发展将须重点建设13个水电基地,调峰困难或峰谷差较大地区将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火电发展靠重点建设包括新疆在内的14个煤电基地,高负荷地区采用上大压小的方式,北方地区主要采取热电联供机组,以提高能源转回效率。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主要的资源所在地,14个煤电基地多数位于西部,这些新增的机组容量比重远大于全国增速。从电力消费结构来看,目前我国东部是主要的电力负荷区,但东部的电力消费增长已经趋缓,其特征已经趋近工业化后期,尤其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明显。而西北地区电力消费持续旺盛,呈现工业化中期前段或中段特征,资源工业及其下游的高耗能工业拉动明显,其中内蒙古是最典型的省份。另外,在资源工业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的背景下,中部地区的电力消费渐强。
  从需求角度看,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东部,并且将持续一段时间。在中西部地区资源和消费带动下,随着电网联网建设,将逐步实现大区域或者全国电力电量平衡目标。而电网建设将配合电源基地建设,改变过去单独依靠输煤的模式,采取输煤与输电并举的发展方式,通过特高压、超高压交直流,实行跨区、跨省,西电东送、南北互济、水电交互,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打捆送电。(刘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