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必须推进信息化建设
(文号:
发稿时间:2010-12-14
阅读次数:)
最近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运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核心课题。
早在2000年,原建设部就提出,要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提高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强力推动下,建筑业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行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相当多的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够,使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2007年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施工企业中仅约有20%的企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的投入平均占企业产值还不到0.1%,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一般的事务处理上。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完成“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的任务。
信息化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其要义在于转变发展的驱动力量,即转变当前主要由资源驱动特别是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由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来驱动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国家、行业和企业竞争力。这对于劳动密集、依靠投资驱动、市场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建筑业尤为重要。
信息化是提高建筑市场透明度、规范建筑市场的有效手段
产业制度、企业价值观和行业透明度是决定建筑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信息化对三大因素都有直接的影响:信息化使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管更为科学;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诚信制度、信息高速公开传递方式促使企业坚守道德底线,塑造品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信息化对行业的透明度更具有极大的作用。借助于信息化,招标投标的信息发布、投标评标可以更为透明、公开。当前很多省份开展的网上投标、网上异地评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助信息技术,工程建设所需的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更为透明,工程实物量、采购价格、实际成本数据反映及时迅速,一览无遗。信息化对地方保护、行业垄断、违法招标、串标围标乃至贪污受贿等行为都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透明化将使竞争趋于公开、公平、公正,将有效阻止不合格竞争者进入建筑市场,遏制恶性竞争状况。
信息化是建筑业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技术支撑
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企业总部信息管理系统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总部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侧重于辅助决策、数据分析和总体协调管理。而项目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侧重于过程管理、数据收集和目标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次对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反思和革命化改造,重新打造企业管理体系和流程,从而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根基,是以项目管理为载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浩如烟海,只有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程序化、标准化”,完善动态远程监控体系,才能改变目前项目管理中的“因人而异”的弊端,提高企业管理和效益水平。
当今时代,企业的管理已从仅重视企业内部流程型管理,走向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合作伙伴的市场化管理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以网络为支撑、专业软件应用为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项目管理为主线的一体化管理,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信息化是建筑业推进工程总承包、实现项目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强大动力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工程项目进行。这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单个企业运作要围绕其承担的一个个项目展开;二是项目的建设由多个单位分工协作完成,必须借助于信息化,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总承包管理。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综合协调管理平台,建设主管部门、业主、监理、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资源共享,提高效率。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高度,对多个项目实施“横向到边”管理,如项目前期规划指导、项目实施过程监控、质量安全监管、项目竣工审计及综合分析等。从项目部层面上,实现“纵向到底”的管理,主要是从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到材料设备采购、施工管理以及对质量、安全、成本、进度、节能环保等进行综合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增强企业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全方位服务功能,更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方面的思考,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特级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部署。这无疑为全行业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实现工程项目生产方式深层次变革带来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