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以“绿色文化”引领低碳建筑发展

(文号: 发稿时间:2011-02-28 阅读次数:)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资源环境的约束日趋加大。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建筑业,是节能减排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我国每年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目前,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7.5%,未来这一比例将继续提高,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为此,需要积极推行建筑节能,大力提倡绿色生态建筑发展,最大限度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这对于缓解能源资源约束、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无疑意义重大。
  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集成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配置、太阳能地热能利用、空气质量监控自平衡系统、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可有效解决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是建筑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同时,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建筑。根据对国内绿色公共建筑的统计,目前,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约为每平方米100~300元。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还将会持续下降。
  我国绿色建筑从2008年开始起步,截至2009年底已有56幢建筑取得了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的认证。目前,上海、广西、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均已出台地方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并开展了地方一、二星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安徽省近年来的建筑节能工作发展势头很好,部分地区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安徽省共有五批91个项目被列入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的节能省地环保型(绿色建筑)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安徽省政协人资环委在对该省建筑节能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后认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技术等,推动安徽省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升级,是可行、有利与急迫的,并为此建议: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完善绿色建筑政策和标准体系。研究出台相关推广政策,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绿色建筑实施工作方案,完善相关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规划与设计、绿色建筑施工、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现有建筑的绿色改造等提供规范指导。根据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专业机构的推动扶持。安徽省已启动绿色建筑协会的成立工作,当务之急要筛选一批具有丰富绿色建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尽快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营造示范氛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细则》有关要求,抓紧开展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和管理工作。在总结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结合节能省地型“四节一环保”的试点示范工程项目,认真落实在各市的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重点推动公共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三是采取积极的财税政策,完善绿色建筑的奖励措施。对典型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工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和改造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改造工程等,应给予相应的奖励、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以促使更多更好的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带动行业发展。
  四是机关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要率先垂范,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新技术。机关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建筑节能推动的重点和难点。如能在机关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领域率先推广应用已经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将在安徽省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也有利于推动安徽省绿色建筑走向市场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产业等,要积极开展与相关机构、企业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最先进的绿色建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导有研发能力、专利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加大攻关力度推动技术进步,推进绿色建筑结构、部品与构配件的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
  六是结合省级产业集中区建设,打造绿色建筑示范平台。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集中区建设中,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和发展绿色建筑作为重点内容,是促进皖江城市带和产业集中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把示范区打造成绿色建筑的区域典范,必将带动安徽省其他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