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28米的迪拜塔正式亮相的时候,有国内建筑师提到,这个建筑为中国做出了一项额外的贡献:因为这样一个超高建筑的存在,暂时缓解了中国城市建筑的高度竞赛,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种好的作用。这一观点,反映出超高层建筑在国内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是一个纠结着兴奋和疑虑的存在。
近日,迪拜塔主持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以AS+GG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的身份,应远洋地产邀请,出现在该公司“与大师面对面”的内部培训活动中。此前,阿德里安主持了远洋地产在北京长安街南侧投资建设的凯晨广场的建筑设计,该项目是国内最早使用双层幕墙的大型建筑之一,也是充分体现其“整体环境主义”建筑哲学的典型建筑。
拥有四十多年建筑实践经验的阿德里安在离开SOM之后所组建的AS+GG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设计和技术领域的一支重要的活跃力量。“继续设计其专长的多功能大型建筑,并且更好的贯彻其对节能和持续性设计以及高效能建筑理念。”
“超高层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种建筑形式。”阿德里安•史密斯和戈登•吉尔作为AS+GG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就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节地以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超高层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住房:AS+GG主张建设高效能的大型建筑,要在超高层建筑中贯彻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如何实现?
AS+GG:形体将促进效能。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朝向、自然光照、风力发电、太阳能的吸收和现场的地热资源的设计方法代表了设计过程变革的方向。
我们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范例。采用整体、综合的设计方法,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辅相成,我们称之为“整体环境主义”的建筑哲理。即人造和自然环境每一个构成元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建筑设计应基于对其在当地、地区及全球范围内的职能的理解。
超高层建筑在本质上是“可持续的”,因为它们能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上容纳较多的人,还能提供高效的垂直和水平的交通系统,以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创建步行城市。
不仅如此,超高层建筑还能节约能耗,变得“超级可持续”。结构决定它们能在更高的海拔利用更快的风速进行风力发电;光照充足,能利用光电技术采集太阳能;更深的地基能使其更好地利用地热和辐射冷却系统。
中国住房:众所周知,技术是超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超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AS+GG:超高层建筑能推动很多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建筑师理解并不遗余力地发挥这些技术的潜能。
在过去40年中,超高层技术其实有了很大的飞跃。我们应邀为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进行改造。研究发现,如果把现在的超高层技术用在西尔斯大厦上,每年可以节省3800万度的用电量,同时其主体建筑的能耗可以节省80%,住的用电量可以节省60%。
现在在超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一些节能技术有很多特殊考虑。电梯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在能看到这样的一些电梯系统,电梯在下降所产生的能量可以在电梯上升时使用。有些项目利用自身造型来节省结构方面的材料,使建筑在结构系统方面的效益更高。
在建筑外墙方面,可以利用光电板收集太阳能,既可以收集能量,也可以起到遮阳效果。根据项目具体的设计效果目标可以使用不同的产品,在光电板当中传统使用较厚的硬片,可能对使用位置有一些特殊要求,但现在有一种薄膜式的新产品,在建筑上应用面积比传统方式更大。
对于设计者和使用者来说,还有一些很小的事情是我们可以随时做到的,也能减少项目的能耗。比如灯光照明采用感应系统,还有对空调系统冷凝水的回收。决定在一个项目采用某一种建筑材料的时候,我们会把原材料的采集到生产的过程都做一个跟踪调研,确保材料自身的含碳量非常低,能够真正达到减碳的目标。
中国住房:迪拜塔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人们对超高层建筑高度的认识,近期国际上又不断出现超过1000米的建筑设想。那么,超高层建筑究竟有没有一个最合理的高度?
AS+GG:超高层建筑还没有达到高度的顶峰,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是开放性的。事实上,现在超高层建筑设计受到相关技术方面的一些限制,还有就是人们生活习惯和身体感受的限制。
电梯系统技术一直影响着,或者说是限制超高层设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元素。现在的电梯系统的最高高度大概在575~600米。如果设计一个1500~1600米高的塔楼,人们从地面达到塔顶中间至少要转换两次电梯。人们是否愿意中转两次到达塔顶,这就是人们生活习惯的问题。
还有,建筑越高,面积需要越大,这个面积就需要建筑物最大的体量,必然是非常昂贵的工程。当高过1000米的时候,这个超高层建筑就不再是一个单体建筑的设计了,类似于我们的另一个作品——迪拜一号,实际是三个单塔通过空中连桥联结起来,这样才能使高度、占地面积实现最理想的效率。
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经济
中国住房:你如何看待超高层建筑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
AS+GG:通常设计超高层建筑是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创造出一个地标。但我们发现在城市发展趋势中,超高层项目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标志性建筑,而是需要成为真正的多功能建筑模式,解决当今城市人口密集和用地紧张的矛盾,是城市应对建筑面积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在中国还参与了一个超高密度项目。一样,在这个类似小型城市的项目中,大概能满足10万人居住,在6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人们可以步行去上班、去学校,具备城市生活所需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并且给人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常规城市的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工作环境。听起来是很难实现,甚至难以想像,但是通过设计,我们发现实现的可行性还比较高。一旦成功,将能够缓解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压力,特别是对北京、上海这样的人口接近饱和的大都市,将提供有效的都市发展解决方案。
超高层还有一个突出作用就是有利于节约土地等城市资源。迪拜塔大概占用了5英亩的用地面积,如果不是修建这个超高层而是修建10层高的建筑,需要占用的土地是20英亩,如果把这个体量建成一两层楼,可能要占用200英亩土地。
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建筑体量相同的前提下,与二三十层的建筑或者独栋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特点更为突出,其耗用的城市资源更少一些。
中国住房:与其说超高层建筑是一种建筑现象,不如说是一种经济现象更为贴切。超高层建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理解?
AS+GG:超高层经济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经济现象。作为单独的建筑物来说,超高层本身是一个经济性比较差的建筑物,但我们发现,超高层的最大效益就是可以提升周边或者区域的价值。
迪拜塔建成后,周边土地价值提高了;同时,迪拜塔成为迪拜的标志,成为旅游目的地,对迪拜的旅游业发展贡献很大。
金茂大厦对浦东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由于它的建成,让很多投资者对浦东新区建设信心更强,推动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新的商务区。
中国住房:超高层建筑意味着更为漫长的建造周期,而市场经济通常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特征。超高层建筑遭遇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更大,如何考虑这两者间的关系?
AS+GG:经济危机和超高层建设没有关系,我们已经经历过好几轮这样的危机了。通常超高层的设计和修建周期大概是6、7年,在经济上升期开始的建设,到建成时可能正好遭遇经济危机。
其实经济危机的时候是建设超高层最好的时机。这时候投资额更低一些,因为人工和材料都相对便宜,在经济危机时开始建设,经济回升时对这类建筑的需求也会增长,就可以享用这一经济效益。但是大多数投资都不敢在经济危机期间去建设超高层。
金茂大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1993年开始设计时,正是全球经济比较低迷,利用了当时比较经济的物价,金茂大厦的用材、人工价格都比较低。在1999年建成后,世界经济开始反弹。金茂大厦的业主做了一个计算,如果晚几年建设,造价可能会增加50%。
超高层建筑与文化古都
中国住房:从上海的金茂大厦、广州的珠江大厦到北京凯晨广场,应该说,阿德里安先生和AS+GG对中国城市应该不陌生。北京作为一个千年古都,如果发展超高层建筑,你们有什么建议?
AS+GG:超高层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种建筑形式。以前北京不允许建设超高层,现在不仅有建成的300米高楼,还规划了500米的高楼,北京在合适的地方也可以建设超高层建筑。
一个城市不管它的历史多么悠久,如果不继续发展,不继续生长,面临的只有死亡。我们认为,一个城市必须面向未来,必须接受一些新的建筑形式,而不只是现有的生活方式。城市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城市在每个时代都会重新发现,经过一定的演化,向社会向世界重新展示它的新形象。超高层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建筑产物,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标志。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性能,不仅要反映其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对其所在地区的气侯和自然条件也应该有一个更直接的反映。
现在,超高层的设计或者超高层建筑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前单纯建一栋高楼,现在要求更多,本身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其可持续性、对其能耗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甚至超高层建筑建成后要对整个地区环境的改善、对城市价值的提升有更高的期待。而且,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一些改进,我们也看到了建造超高层的经济模式或者投资模式也在逐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