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在凸显行业特色中铸就辉煌——沈阳建筑大学跨越式发展纪实

(文号: 发稿时间:2010-03-15 阅读次数:)
      2000年,沈阳建筑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由原建设部划转到辽宁省,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到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再次签署共建沈阳建筑大学协议,正好是10年的时间。

  10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始终关注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面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始终秉承“艰苦奋斗、知难而进、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为目标,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四大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层次和水平,探索出一条凸显建设行业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现代化的新校园:突破发展瓶颈

  10年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分为东、西相距7公里的两个院办学。在2000年办学体制划转前,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机遇,经原建设部的批准,通过老校区土地置换的方式,在沈阳的浑南新区建设了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校园。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跨越从此开始。目前,学校新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由10年前的4000人达到了今天的1.6万人。学校控制建设成本,实现了新校园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低负债运行的良好发展模式,建成了“规划理念先进、建筑布局先进、条件设施先进”的一流校园。2004年5月13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学校由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实现了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2009年,学校校园环境建设获得了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学校不断拓展筹资渠道,加大办学投入。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10年前的4200万元达到了今天的1.5亿元,重点建设了建筑结构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控制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由51.61万册增长到112.73万册,中外文期刊2614种,电子图书20万种。校园网络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特色学科:打造核心竞争力

  10年中,学校充分发挥建筑土木的办学优势,主动应对建设行业和地方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进和培养学科团队、搭建研究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学科重组、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融,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学校形成了以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具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的优势学科群。2009年4月,学校被批准为博士授予权拟立项建设单位。目前,学校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博士立项建设一级学科,3个支撑学科,30个硕士点。在2007年~2009年全国高校学科综合评估中,学校建筑学一级学科排名为13,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为27。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被评为辽宁省高水平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优势学科。

  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专业由10年前的16个达到今天的39个。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4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成5个辽宁省示范专业,建筑学等6个专业均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高校专业教育评估。2007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探索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本科毕业生以“质量高、能力强、稳定、好用、有为”的特点而备受社会的欢迎,2002年至2009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连续8年名列全省高校前茅。

  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努力创新育人环境”的育人特色,以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引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传承历史、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环境育人”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已经广为社会认同。目前,学校建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100余处,其中“稻田景观”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国际设计大奖,“滚滚向前”雕塑获2008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奖。学校“雷锋庭院”被命名为辽宁省惟一的大学生学习雷锋基地,学校雷锋班连续两次被命名为辽宁省“雷锋号”称号,雷锋班历任班长曾分别于2005年3月学习雷锋纪念日及2009年5月来到学校,与广大师生共同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芬兰等国5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学院开展“建筑学专业4+1.5”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卢顿大学开展“自动化专业2+2”合作办学项目,开辟了新的国际校际合作途径。学校被辽宁省委组织部批准为辽宁省高级人才培训基地,被全国市长培训中心设为首个京外教学基地。

  科技创新:积极服务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

  10年来,学校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城市区域规划与小城镇建设、住房保障、绿色建筑、防灾减灾、节能减排、建筑施工等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科研渠道,承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成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政府科技奖232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在辽宁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2009年,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被沈阳市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大户”称号。

  学校先后成立了地铁研究院、村镇规划研究院、地域性建筑研究中心、建筑节能研究院、辽河治理研究院、沿海基础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集研发、工程设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研发机构,承担或参与了大量有关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检测、监理与建设项目。学校在小城镇及村镇建设领域的科研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学校站在人才强校战略的高度,实施了“投资千万、荟萃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由建筑学团队带头人张伶伶教授牵头完成的“辽滨水城”等区域规划项目受到辽宁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10年来,沈阳建筑大学走过了改革探索阶段、发展跨越阶段和提升内涵阶段,在建筑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中不断壮大前行。而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共建沈阳建筑大学,为学校服务全国建设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学校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入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学校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博士授予权单位立项建设为契机,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扎实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国家建筑高等教育、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