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能源产业:在摸索中前进

(文号: 发稿时间:2010-05-10 阅读次数:)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今年一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新能源作为七大产业之首,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待遇”。原来艰难成长起来的新能源产业,终于看到了高速成长的曙光。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大道和崎岖小路总是交替出现的,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及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注定要在摸索中前进。近日在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更是让我们明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做很多的功课。

  法律定调,还需政策扶持

  经济发展、能耗增加、气候变化……这些都让新能源的地位日益走高。而哥本哈根会议后,在世界都关注低碳的时代,新能源的“无碳”价值让其更加“夺目”。各国纷纷上马新能源项目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需大力扶持。

  在第六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指出,目前,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国家大的战略指导下,我们的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我国正式实施了第一个《可再生能源法》,这是我们的根本大法,极大地推动了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建设。这就告诉我们,新能源要长期地、坚定不移地发展。这几年通过进一步总结,去年对这部法规进行了修订。刚刚修订完的《可再生能源法》更加系统、完善。现在我们国家、地方政府都可以依据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来制订相应的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新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投入较大,成本较高,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很难取得长足发展。因此,石定寰指出,新能源还需国家及地方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大力扶持。例如电价,国家对风电及太阳能光电进行补贴,让投资者能有一定的回报,鼓励投资者的热情,就能促进我国风电及太阳能光电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它们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成本降下来了,自然就不用补贴了,可以说,现在补贴是为了今后的不补贴,并且从中受益。

  针对目前社会上“可再生能源产能过剩”的说法,石定寰说,目前从总体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态势还是一个起步阶段,我们离全面的系统的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还差得很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还谈不到过剩。我们的能源需求是很强的,国家要调整发展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这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可再生能源要承担起我们的重要任务。因为只有可再生能源是没有碳排放的,它是承担减排的一个重要力量,所以还要促进其发展。在未来能源增量上,应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新能源所占的比重。

  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仍在高位

  太阳能光伏发电一直是新能源利用的焦点。随着全社会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此次论坛上有专家提供数据说,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量将达到3.6万亿千瓦时,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电力弹性系数为1来考虑,2020年全国全口径发电将达到7.2万亿千瓦时,届时煤炭供应和环境承受能力将受到极大挑战,水电极有可能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核电也必然受到核燃料供应的制约,即便是风电,也必将受到资源分布和优质资源的拥有量的限制,即使这些困难都能克服,但届时发电量也难于满足用电量的需要。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应宽指出,届时电量需求的缺口可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节约用电来解决,需要太阳能光伏发电贡献约为0.22万亿千瓦时的电量,对应的装机规模应该是1.5亿千瓦以上。因此建议未来10年我国至少安排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1.5亿千瓦。

  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和电价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刘应宽说,目前,根据光伏并网发电的实践,影响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的主要因素是晶体硅光伏电站建设造价偏高及实际电量与理论电量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实际利用小时要比理论利用小时低15%~20%,这主要是大气污染所致。由此,造成太阳能发电目前造价水平下的上网电量的完全成本电价约在1.2元左右,这样距离火电上网标杆电价差距较大,大约是目前火电上网标杆电价的3~4倍左右,是风电上网电价的2倍左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可利用光伏发电的时间处于电力负荷的高峰时段,因此其实际价值应高于火电上网标杆电价。另一方面,如果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并组织包括多晶硅生产在内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制造的技术攻关,使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尽快下降,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成本将低于全国火力发电平均上网电价,今后还有可能低于全国上网电价平均水平。因此他建议,国家应该采用价格杠杆和政策措施来鼓励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的快速有序建设。

  风电发展瓶颈应尽快打破

  风电作为新能源的又一生力军,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增长了74.6倍,是全世界风电发展速度最快国家,尤其是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年均增长率高达105%。截至2009年底,中国成为全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第二的国家。但是,在风电连续三年翻番的大好形势下,部分新建风电场无法并网的问题逐步显现,即使已经并网的风电场也面临限电问题,难以保证风电机组全部正常发电,风电资源丰富地区普遍感到风电发展遇到了“瓶颈”,尤其是近几年风电发展较快的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和甘肃等省(区)矛盾更加突出。据悉,美国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甚至发生了已经建成的风电场被迫整体拆除的情况。

  汪宁渤说,风电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送出“瓶颈”。即使不考虑电力电量能否在甘肃电网消纳的问题,依靠常规的交流输电技术仍然无法将电力电量送到甘肃主网,必须依靠全世界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才有可能解决2015年以后的风电送出问题。二是市场“瓶颈”。预计到2010年底,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将达到516万千瓦,年上网量约103亿千瓦时。考虑到面临水电、火电建设项目大批投产、全省用电需求增长减缓的实际,如果516万千瓦的风电发电量全部在甘肃省内消纳,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将下降到3000小时以下。因此从电力、电量平衡方面考虑,2010年516万千瓦风电在省内难以消纳,酒泉风电基地面临市场“瓶颈”。三是技术“瓶颈”。目前,国产风电机组普遍不具备电压和功率因数调整能力,通常只能做到恒功率因数运行,早期的定速风电机组,还需要电网提供无功功率才能发出有功功率。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结论,如果风电机组无法实现电压控制模式运行,将使得河西750千伏电网送出风电的能力下降100万千瓦以上,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水平成为风电送出能力的技术“瓶颈”。

  为解决风电发展的“瓶颈”问题,汪宁渤认为,应综合采取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如完善国家能源政策,促进风电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统一规划职能,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完善风电送出配套政策,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强化研究开发,促进风电科学发展;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促进风电规范发展。

  面对种种困难,新能源产业注定要在摸索中前进。(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