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构想中国城市的“低碳”未来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解读

(文号: 发稿时间:2010-05-27 阅读次数:)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以下称《报告》)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这部发布于今年5月的《报告》强调,低碳城市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核心所在,而低碳社区作为低碳城市实践的主要载体,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作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范式,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报告》引用专家的观点说,为应对低碳经济革命,“低碳城市”应纳入国家战略。
  理论: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是一个新概念,《报告》对这个新概念给予了解释。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模式、策略、路径、指标体系以及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等方面。
  其中,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是首要的。低碳排放定量指标是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核心内容,其具体目标则可以进行目标分解。如上海市提出城市未来低碳发展目标应该包括:城市低碳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建筑、生产及交通发展的分项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捕捉目标。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应与生态城市相结合,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的发展目标。
  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途径,《报告》列举了当前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戴亦欣的基于城市历史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政府、市场、公民三方协作互动模型。如,仇保兴提出的低碳生态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在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可将低碳城市定义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绿色建筑、低冲击开发模式与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四重奏。如,辛章平、张银太的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包括: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报告》用了很大篇幅对低碳社区能源规划与管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低碳社区是实施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地方政府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指出低碳社区在建造时一般需遵守10项原则: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性交通、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耗、动物和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平贸易以及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践: 正在探索中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报告》还概括总结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实践。《报告》指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选定了5个城市探索低碳发展的示范项目,分别是:上海生态建筑的示范城市,广州可持续交通的示范城市,攀枝花生物柴油发展之城,伊春生态保护低能耗发展之城,保定新能源制造业之城。
  此外,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低碳社区作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范式,已在上海、北京、保定等城市率先试点,这些城市大多采取以低碳化节能示范性项目为先导进行社区节能实践。目前低碳社区建设的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
  但《报告》也明确指出,一些城市的低碳城市建设开展尚存在盲目现象。同时,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需防“大跃进”现象。
  构想: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未来
  《报告》对中国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构想。《报告》指出,未来低碳城市、低碳社区发展应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低碳产业发展,多样化的低碳能源利用,低碳交通方式,绿色建筑,居民低碳消费理念,低碳技术发展。《报告》认为,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低碳能源利用上,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新一代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同时,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以减少交通需求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合理的交通结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并且,要大力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城镇民用供暖节能改造,打造绿色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新模式和兴建光伏民宅社区工程。
  关于低碳技术发展,《报告》认为,低碳技术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获得低碳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 (薛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