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给既有建筑“降温退烧”

(文号: 发稿时间:2010-07-12 阅读次数:)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完成、也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我们向全球承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其中建筑节能的贡献率是20%。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在既有建筑节能的改造中,进一步提高建筑能效、改变用能增长方式?建筑节能任务仍然艰巨……
  在近日召开的“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闫金指出,在一些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既有建筑的拆迁和改造的矛盾日益突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既有建筑总计有436.5亿平方米,但是多数既有建筑存在能耗高、使用功能差、抗震能力差的问题。把这些建筑拆除不现实也不可能。科学有效地对既有建筑进行必要的、逐步的合理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之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如果把能耗高的既有建筑都拆除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就目前而言,对既有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十一五”的前四年里,我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2009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的通报》,截至2009年采暖季前,北方15省市已经完成节能改造面积共计10949万平方米。据测算,完成节能改造的项目可形成年节约7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通过改造,采暖期室内温度提高了3℃~6℃,部分项目提高了10℃以上,室内热舒适度明显改善。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吉林、甘肃等地部分改造项目同步实施按用热量计量收费,住户平均节省热费支出在10%以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须完成5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才能实现“十一五”期间完成1.5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目标,挑战巨大。
  任务分解由“压”变“抢”
  “十二五”是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中还将修建大量的建筑,城市建筑用能结构、方式和强度还在增加。根据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用能增长的趋势很难改变。我们只能努力使增长趋势更为平缓,用能方式更加科学,用能结构更加合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共有430亿平方米,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同时,还必须管住增量,提高新建建筑的能效。在唐山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有意识地将太阳能光热系统加了进去,一方面提高了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改变建筑用能的增长方式。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已经在实施节能65%的标准,但依然比发达国家同纬度的地方高50%的能耗,尤其是在采暖方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已经从以前的自上而下分解任务转变成现在的自下而上的现实需求。在北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过程中,刚开始面临1.5亿平方米的任务很难分解到各省市的问题,只得按每个省有多大的集中供热面积、有多高的GDP,将任务硬性分解。但是从去年起,情况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从压任务变为各地争任务的现象。很多地方都提出改造任务不够了、计划不够了,要求国家增加任务。
  原来,通过近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老百姓目睹和体会到了节能改造的好处,积极性增长了,主动要求节能改造的呼吁越来越强烈。事实上,一直以来老百姓对既有建筑的高能耗、低热舒适度、较差的居住环境等问题都意见很大。老百姓的需求带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改造不能只局限于节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海燕认为,目前,我国中部和南方城市节能改造的热情高于北方,这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国家总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应向北方倾斜,中部和南方城市主要是改善市容、改善热环境。此外,节能改造不能仅局限于节能,应强调综合改造。以前的老建筑存在套内面积小、结构不合理、室外环境绿化不够等等,这都是计划经济时代居住建筑的通病。在改善墙体、屋顶性能的同时,应增设采暖系统的计量和控制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指出,北方城镇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围护结构保温:外墙外窗保温改造;增加气密性,提供有效的通风换气手段。二是末端室温调节,避免过量供热:提供室温调节的手段,避免依靠开窗通风调室温;热改的目的是促进室温调整,使调节手段被利用。三是优化热源结构,提高热源效率:发展垃圾和生物质能等多种热源。
  其中,供热系统的改造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城镇总的建筑面积约75亿平方米,总的采暖能耗每年约1.42亿吨标煤,占我国城镇建筑能耗总量约40%%。其中,26亿平方米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26亿平方米是各类燃煤或燃气锅炉为热源的集中供热,23亿平方米是其它分散系统,如小煤炉、热泵、电热采暖等。
    技术为“退烧”寻找良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需突破以下问题:一是高耗能建筑干烧不热、新节能建筑高烧不退。长春有的老建筑每平方米供热甚至用到了40公斤标准煤还是烧不热。二是供热体制改革方面,福利性供热同市场化的供热改革与推进并存,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为建筑节能降耗带来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技术进步。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李德英指出,很多地方供热系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供热无计量,管理凭经验;热力失调,冷热不均,效果差;系统设计负荷大,从热品质低;大马拉小车,效率低,浪费严重;水力失调,大流量小温差等。
  据测量,水力失调,各用户流量分配不合理,能造成约20%的能量损失;循环水泵与系统不匹配,造成的电耗损失约50%~100%;跑冒滴漏带来的热损失约15%~20%;输送效率低,节流损失大,阀门损失在20~30%左右。
  他指出,供热系统的改造要解决输配系统能耗问题和运行量化管理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供热市场的需求,我国热量计量仪表和自动控制产品逐步形成了市场,从而为供暖系统实现供热调节量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解决了供暖调节问题。前者包括:通过安装静态或动态调节阀,解决水力失调问题,使系统流量合理分配;选择合适的循环水泵与系统匹配;管道保温减小热损失;对一次管网进行分布式变频系统改造,对二次网采用质量并调的运行调节方式等。后者包括:在供暖期间,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用户需要,采用监测系统按需供热等。(刘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