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农村建设是最大的内需

(文号: 发稿时间:2010-10-12 阅读次数:)
      充分利用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驱动农村消费市场,既是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拉动内需的重中之重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竞争力切入,新农村建设恰是其重要而长远的战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培育,以及村庄整治、建设家园的热潮正在兴起,撬动农村要素流动和消费市场的时机日益成熟,扩内需显现出巨大的乡村空间。
  政策引领农民消费市场。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消费能力也有所提高。适应农村消费的多样性和多层次需求,家电下乡政策应当放宽产品种类和取消最高限价,鼓励一些中高端家电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实践证明,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能力,利益倾斜可刺激消费欲望,产品对路、价格合理、政策到位,成为农民真正受益并自愿消费的前提。
  全面促进农村需求增长。改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与生产条件,有利于解决农村购买力低下的深层矛盾,引导农民消费和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以有效释放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潜力,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假如我国城镇化速率延续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在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80%)以前,农村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将至少持续30年,因而新农村建设成为拉动内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长久动力。
  完善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新农村建设作为拉动内需、扩大农村消费的重点领域,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十项措施中已经得到明确体现。然而,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强农惠民资金投入规模和民生工程建设的力度,还取决于政策的设计能否找准问题的关键点与切入点。因此,面向农村改革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扩大内需政策驱动与新农村建设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出台新农村建设促进办法,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然成为实现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重中之重”。

  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要在核心环节上取得突破
  当前,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增长面临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决策存在偏离农户实际需求倾向。二是新农村建设与扩大内需面临区域环境约束。三是宏观调控政策尚未与农村发展形成合力。因此,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的要在核心环节上取得突破。
  一是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安居乐业放在首位。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制定应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明确农户生产(生活)用品更新、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与新居建设等方面的优先考虑,充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二是抢抓统筹城乡发展机遇,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要求,迫切需要制定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研究出台“新农村建设条例或促进法”,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长远战略。
  三是凸显不同类型区域特色,促进农村科学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设计,应立足农村基层,以县域为对象,区分贫困型、温饱型与小康型等村庄建设类型,分别制定救济、扶助、信贷等不同措施,明确各类村庄的政策调控重点。贫困型农村重在普及农户家庭基本生活与生产资料,改善农村医疗、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温饱型农村着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全面更新、提升农村的生产与生活设施;小康型村庄重在巩固农村内生增长动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农村居住中心化、社区化。
  四是创新多部门协同决策机制,优化内需增长人文环境。扩大内需必须讲求实效,以发展生产、解决民生为前提,以推进乡村地区各项建设投资为切入点。关键是要瞄准未来农村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把引导农村消费和扶持生产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机制、协同决策,有效整合各类强农惠民建设资金,确保我国扩大内需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