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一列从厦门开往福州的动车从杏林大桥上疾驰而过,落日的余晖,把这条动感的身影,映射到了不远处的海面和海堤上。
高集海堤,一个厦门人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半个世纪以前,它首次把厦门岛与大陆连接在一起,第一列火车曾从这里开进厦门岛,之后,又有数不清的列车往返这里,为厦门输送新鲜血液。
两年前,它的附近成为我市海域清淤系列工程的主战场,随着一船船淤泥的清除,这片海变得愈发美丽动人。
而在今天上午,见证过50多年沧海桑田的它,将迎来一次历史性的嬗变——开堤建桥。重型机械撼人心魄的轰鸣声,不仅将在这里打开“口子”,还将全面开启厦门海域的新时代。
移山填海
旧海堤功不可没
高集海堤高崎侧,由朱德同志题写的“移山填海”四个大字,不仅在碑石上熠熠生辉,也深深地镌刻在了一代人的心坎上。
正是依靠“移山填海”的精神,50多年前,作为今天厦门海堤重要组成部分的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如卧海长龙,让天堑变通途,使厦门从海岛变为半岛。
厦门海堤是中国跨海修堤的首创之举,也是厦门人移山填海、改造自然伟大力量的象征。建成后的厦门海堤不仅为鹰厦铁路,也为国道319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已经87岁的张瑶辉老人,擎着一面经过岁月洗礼的锦旗,几天前来到高集海堤纪念碑前,禁不住热泪盈眶。当年他和战友在这条海堤上奋战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他说,永远也不会忘记“万人大军”移山填海建造厦门海堤的豪迈场景,这长长5公里多的海堤,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海堤船工真英豪,不怕风雨不怕浪,每天要赶两潮水,摇橹强渡太平洋。”这首歌谣,对于许多老海堤建设者来说,是如此的熟悉而亲切。正是因为他们历时两年多的日夜奋战,作为厦门进出岛第一通道的厦门海堤成功建成,从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厦门孤岛交通不便的状况,大大促进了厦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如今,老“海堤人”常常会在闲暇时回到这里,与他们洒下青春和热血的旧海堤依依惜别。除了不舍,老人们心中更多的却是欣慰和期待。“建成海堤,我们自豪;改造海堤,我们更加自豪!”廖延豹老人告诉记者,海堤开口工程,将使他们当年建造的海堤更加漂亮、更加实用、更加环保,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有力见证。
群策群力 海域清淤大举推进
然而,这条由巨石砌成的坚固堤坝,也为50多年来厦门东西海域水体之间的交流设置了屏障。水动力减弱,港区、航道淤积加剧;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滩面杂乱无章……近年来日益显现的这些问题,又一次将“清淤”、“开口”这两个字眼推向了厦门决策者的面前。
2008年12月,一场海洋生态修复的大会战正式拉开。清淤,吹泥,布管,这三项海堤开口前的主要工作也在这条战线上全速推进。
在绞吸式挖泥船强劲泵力的作用下,乌黑的淤泥不断从宽大的输泥管中喷出。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正值退潮时分,记者在翔安区欧厝附近海域看到,沿岸的滩涂随着潮水的退去一点一点地裸露。与此同时,在十几艘清淤船的轰鸣声中,海里堆积的淤泥也在一点一点地减少。
从2009年入驻工地到现在,陈志新似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了。作为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影响区清淤工程的项目部副经理,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欧厝吹填区奋战了500多个昼夜。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陈志新说,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推进,推进,再推进!
“这么大的清淤场面,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昨天,山东籍清淤船师傅许晓华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能从事造福厦门人子孙后代的大事业,是他一辈子的荣幸,他和他的同事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夺取这场清淤战役的最后胜利。
铺设管线 海堤开口万事俱备
车来车往的厦门大桥下,海风徐徐,波光粼粼。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在不久以前,这里还是我市三大过海管线工程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
一根管线就像是一条畅通的动脉,为厦门岛这个心脏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2008年12月,随着厦门海域清淤整治的启动,我市三大过海管线工程也全线铺开。
从此,捷报在这片海域上空频频传递。工程总投资3700万元的天然气过海管道已于去年底顺利完工,每年可向岛内提供1.1亿方的天然气,完全满足厦门全岛的供气需求。而我市首条成品油管线的入岛工程目前也已全面告捷,今后,即使遇上强台风等恶劣天气,我市的各大加油站也不会遭遇“无油可供”的尴尬。此外,总投资2亿元的海堤原水管迁改工程也在强力推进,将于不久后全部完工。
旌旗挥舞,热情高涨。先行工程的全面告捷,让海堤的开口万事俱备。
完美变身 海堤开口好处多多
2010年7月28日8时40分,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大型挖掘机伸出强有力的铁臂,挖开集杏海堤开口改造的第一锹土。
2010年10月28日,在整整三个月之后的今天,更加受到人们瞩目的高集海堤,也要开始“完美变身”。
一辆辆忙碌的挖掘机,一名名挥汗如雨的工程人员,成了这段时间杏林湾畔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尽全力推开的,不仅是厦门东西海域、杏林内外湾之间的阻隔,还有妨碍杏林湾片区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有关方面表示,淤泥清除、海堤开口之后,这一大片海域及沿岸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能显著提高。
如今,在集杏海堤改造工程工地不远处的高集海堤,大军压境,战鼓雷动。
“首先是有利于改善东、西海域的水动力条件,改造后东海域可向西海域日净输送水7100万方,有利于打开生态通道,为东、西海域之间海洋生物的沟通创造条件;其次是可恢复东、西海域的有机联系,拓展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并开辟游艇及其他小型船舶的航道,实现东、西海域之间船舶的通航,发展海上旅游。此外,海堤改造完成后,厦门进出岛的车道数增加,将进一步缓解北部尤其是厦门大桥进出厦门岛的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谈起高集海堤开口工程给厦门带来的利好,昨天市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文杰侃侃而谈。他说,撕开一道800米的“口子”,意味着厦门海域也打开了一扇生态型发展的窗口,步入了新时代。
“移山填海、拼搏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透视50年前的海堤精神,人们今天读到的是更加丰富的内涵。为了这片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海洋,厦门的新一代海堤建设者们,又一次肩负使命,沿着前辈的足迹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