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两会,本届政府宣布“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由此,新一轮棚改拉开序幕。
今年时间已过大半,304万户的年度改造任务能否如期完成,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
“新一轮棚改正逢其时”
记者:棚户区改造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我国实际启动棚改已近十年,你如何评价这项工程的成效?
齐骥:2004年,辽宁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但全国棚改启动始于2008年。从那时起到2012年,全国5年内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基本建成750万套,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数量之大,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首先得益于政府主导,国家有计划推进,多部门协同作战,由此得以大规模推动。
记者:这么大的数量,还不能完全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吗?为什么要再度启动1000万户棚改?
齐骥:没有那么简单,目前还有不少困难群体仍住在棚户区中。根据各地汇总的数据,全国还有1400多万户需要进行棚改。伴随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棚改的范围也在不断调整。比如“城中村”就逐步纳入棚改计划。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发展工程。除了直接改善群众住房困难,还能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变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期,继续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发挥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的双重效应,正逢其时。
“老百姓每天高兴,政府就功德无量”
记者:作为主抓棚改工作的副部长,这些年你跑过多少棚户区?
齐骥:到哪儿出差,我都要去看,有棚改任务的省份几乎都去过。
记者:看了这么多,能不能讲一两件你最难忘的事情?
齐骥:给你们讲个故事。2007年我去辽宁抚顺,在一个刚搬入新居的居民家中,看到窗帘上绣着一个大大的“喜”字,那天阳光挺足的,印有大花的红色床单很亮眼。我就问:“布置得这么喜庆,一定有开心的事吧?”女主人说:“我现在铺的床单还是当初结婚时娘家送的嫁妆,当时住在棚户区,条件太简陋,没舍得铺,我都42岁了,就是想把20年前要办的事给补上。我娘家给的床单铺上了,感觉就像新婚一样。”我从她眼中看到了对新生活难以抑制的喜悦。棚改,如果百姓没有得到实惠,能有这样的真情流露吗?
记者:老百姓真的不容易,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令人感动。
齐骥:棚改提升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信心,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原来住在棚户区,消极的议论多,比如今天下雨了,谁家又漏雨了。如今,住进新房的居民开心地说:“我终于可以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了。”对老百姓而言,生活就图个高兴。老百姓每天高兴,政府就功德无量。
“棚改这件事,就是让百姓得实惠”
记者:您认为中国棚户区和国外贫民窟有什么不同吗?
齐骥:这两者不能画等号。比如我曾到过一些国家看过那里的贫民窟,多是无地或失地农民进城打工,逐步聚集形成的,政府疏于管理。而我国的棚户区,居民相当一部分是产业工人,是多年前由单位建的简易房屋演变而来。相比之下,我们的政府是积极主动、主导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记者:我们的棚改能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齐骥:棚改这件事,是政府让利于民。棚改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政府没有盈利目的,也不与民争利,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改造这1000万套可是‘硬骨头’”
记者:与前5年相比,这一轮棚改有何新特点?
齐骥:改造这1000万套可是“硬骨头”。目前尚未改造的棚户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独立工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三线企业较集中的城市。处于中西部地区的这些棚户区,大多也远离城市、县城,即使在城市中心区的棚户区,建筑密度都很大,加之各地一般都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相对以前改造的,待改造的难度更大。
记者:能否具体分析主要难题在哪里?
齐骥:最主要是资金缺口大。虽然中央政府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补助力度,但仍只占改造资金的一小部分。国务院已明确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补助力度,但就改造资金而言,仍需多渠道筹集,除了政府投入,还需大量社会资金和金融的支持,同时还应通过税费减免等,尽可能降低成本。
“好事办好不易,再难也要办好”
记者:有些干部反映,棚改是办好事,但有时也挺闹心,甚至与个别群众还成了对立面。你怎么看?
齐骥:好事办好并不易。棚改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过程极其复杂,情况千差万别,矛盾主要集中在拆迁难上。有的群众嫌安置房位置偏远不愿搬,有的对补偿不满意,还有一些困难群体把和住房没有关系的问题,比如就业、社保等家庭困难都和棚改捆在一起,要求政府解决。这样,棚改就承担了很多住房以外的压力。
记者:那如何应对?
齐骥:再难也要办好。群众合理诉求要满足,建设部门一家解决不了的,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做不到的事情,要深入细致地把道理和群众讲清楚,工作做到家。拆迁中,公开、公平、公正是核心。一定要实行阳光拆迁、阳光安置,让棚改对象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让群众的心里敞敞亮亮。
“如果把中国梦比喻成一部恢弘交响乐,棚户区改造应是不可或缺的乐章”
记者:今年要完成的304万户棚改任务进展如何?
齐骥:目前,总体进展顺利。从上半年情况看,整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进入三季度,各地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年底可以如期完成目标。
记者:我们算了一笔账,待新一轮棚改完成时,意味着10年时间将会有6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圆了安居梦,你如何估量这一成就的意义?
齐骥:如果把中国梦比喻成一部恢弘交响乐,棚户区改造应是不可或缺的乐章。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它是具体的,凝聚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棚户区居民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忧居变宜居,这是他们天大的事。